7/23/2004

留聲機在中國如何如何來著

《留聲機在中國》‧Andrew F. Jones著‧楊 立華漢譯
《視界第9輯》pp109-12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話說1877年愛迪生發明(臘筒)留聲機Phonograph;
1887年柏林納發展出留聲機的正式規格——SP唱碟留聲機Gramophone,同年9月29日申請到專利;
1888年,在費城佛蘭克林學院首回展示。
1891年,柏林納研製蟲膠原料的唱片成功。
1895年,愛迪生成立「國家留聲機公司﹞,生產、銷售發條留聲機。
(1912年,臘筒錄音淘汰出局)
1898年,柏林納在倫敦成立「英國留聲機公司」,工廠設於德國漢諾瓦。
1898年,丹麥工程師皮爾森發明了磁性鋼絲答錄機。
19世紀末研發的錄音技術,於焉逐步導引出複製的工業化和大眾行銷的新產業。
法國百代Pathe-Freres,創立於1897
英國格拉莫豐Gramophone,創立於1898
美國勝利Victor Talking Machine,創立於1901
英國哥倫比亞Columbia Graphophone,1902進入全球市場
德國倍開Beka,創立於1903
這是當時的5大,建構的此1利益超極龐偉的新工業,其實打1開始就具有跨國性了,這倒是遠超乎我們1向的理解或想像。
作者指出:
「在現代都市,“留聲機文化”及其廣播、電影的伴生品對日常生活前所未有的浸潤,意味著對音樂生產和傳播方式的控制,在經濟和意識型態上也是利害攸關的。正因如此,整個民國時期中國的新興文化工業成為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緊張的文化鬥爭場域。
「這些轉變同時發生在歐美的大都會和殖民地的城市中樞,而且重要的是,幾乎同時在這兩種地方出現。
「(所以)上海唱片工業的歷史否定了“延誤的現代性"的假設。
留聲機在中國的出現不能孤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產階級現代性在全球擴散的歷史來理解。
正因為唱片工業從1開始就是全球性的。」(pp112-3)
作者認為,研究留聲機文化的歷史性擴散,以及他跟「殖民化現代性」的交疊,有助於把近些年來跨國化本質的理論紛爭,放到更穩固的歷史基礎之上。
事實顯示出唱片工業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擴張無比迅速,很快就超過全球唱碟銷售的5分之1——以1929年為例,中國國產唱碟2百萬枚,也進口了2百萬枚;1936年的1份資料則顯示:日本的貝多芬唱片賣得比整個歐洲還多。
1910到1931年間,為了避免毀滅性競爭,唱片工業以兼併結合為集團性跨國公司的方式,轉進到亞非拉建立在地化的生產設備和跨國銷售中心。
上海,當然也是這類中心之1,同時也搬演了唱片工業的慘烈鬥爭史。
咱更有興趣的是,作者同時探討了「留聲機引進和全球性擴張之前的世紀」的另1場音樂鉅變:新的音樂類型的入侵,並否定了「非西方音樂」在認識論上的音樂地位。
這樣的鉅變不必經由新發明的錄音商品跟其代理人來踐阼,而是藉由帝國主義者的銅管樂隊、傳教士的宗教頌歌。
銅管樂器跟風琴不僅成功地引進新的音樂形式(不只歐洲獨特的功能性和諧樂念),而且導入整合音樂和社會實踐的新手段(如合唱歌曲和中產階級的音樂會);影響最深的或是,歐洲記譜法滲入「很難表述(或常常無法表述﹞」的各種音樂文化之中。
作者也1併思考了「新型城市流行音樂」的發生學,錄音複製技術論理可以解放已遭歐洲記譜法綁架的在地民樂,然而,留聲機的先天限制——SP每面才3分鐘的78轉格式不適合歐洲或世界各國的古典傳統音樂的曲制——事實上優先挾給音樂消費的本質和背景,1種深刻變革。
先是音樂隨錄音技術的限制而產製,實際上也限制了再現效果跟商品的種類和規模;其次,78轉的商業化又對音樂商品強加了新的、市場取向的限制。通俗歌曲或歌劇詠嘆調在錄製上不僅遠比交響曲的片斷傳真,在都會市場的運作上也較有利,這樣,歐美、中國、印度跟眾多殖民地國度同時有了流行歌曲的發展……………
作者引述David Harvey在《后現代狀況》書中,將留聲機界定為「現代性狀況『時空壓縮』的主要代表之1」,複製技術讓保存音樂演奏和從前「不能重複的時刻」成為可能,同時也讓他們迅捷地、毫不費力地穿透全球空間擴散開來,正如阿達利在《噪音》書中指出的,複製技術宣示了在音樂的政治經濟中,「再現」到「重複」的轉變;留聲機的力量,是以音樂再現的形式儲存時間和空間,因此體現了20世紀初期常民生活‧巳經改變的「社會關係國際化」。
延伸閱讀:
上海中唱大事記
Google留聲機
大約有22,800 頁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
跳舞時代
紀錄觀點

2 則留言:

逸 提到...

恩恩,
真是小東西大文章呢!

矮個子 提到...

好神奇ㄛ!!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