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009

布希亞‧辯證法術

形而趴踏學 Pataphysique



[ 形 上 ]





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專家每提及[唯物辯證法],特愛突出《資本論》第1卷第2版《跋》文所述:


將近30年以前,當黑格爾辯證法還很流行的時候,我就批判過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當我寫《資本論》第1卷時,憤懣的、自負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國知識界發號施令的模仿者們,卻已高興地像萊辛時代大膽的莫澤斯‧孟德爾森對待斯賓諾莎那樣對待黑格爾,即把他當作1條「死狗」了。因此,我要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並且在關於價值理論的1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賣弄起黑格爾特有的表達方式。辯證法在黑格爾手中神秘化了但這決不妨礙他第1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敍述了辯證法的1般運動形式在他那裏,辯證法是倒立著的。必須把它倒過來,以便發現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
___【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3‧《資本論第1卷》(漢譯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1975年,頁24)
,黑體是咱的強調,底線也是咱畫的


cover_book_dialatic.jpg我最敬重的何青(許 登源先生,1937-2009)在其權威論述裡,就黑格爾的「神秘化」與「倒立著的」辯證法有過十分嚴謹精闢的解析(詳《現代辯證法─《資本論》新說》*),認為黑格爾是抽象的‧先驗的‧神秘的‧唯心的;而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從具體產生抽象‧新的‧最極致的呈現,是1門新的科學,乃「現代辯證法」。
*台灣《資本論》研究會出版,ISBN:9789868389205,2007;新世代青年團】網站刊有許多何青精緻論述,請自參。

儘管如此,咱仍咬定黑格爾(的辯證法)始終是馬克思(的辯證法)的「上學」,這未必是喝了列寧《哲學筆記》的神水所致,而毋寧是:
1]將馬對黑的挑釁當成近現代西方哲學傳統發展,形而上學所遭遇的諸多挑戰之1。
2]將馬克思的辯證法視如黑格爾辯證法的『辯證發展』(辯證的辯證)。亦即「抽象\先驗\神秘\唯心」云云的「發生學」根本蘊涵著具體的真實,乃發韌於駁雜外在實存世界基礎,的理性化表述,絕非高蹈虛幻;而馬克思再予以應用與翻轉(作個不倫的比方:像數學vs.應用數學)罷了。
馬的(辯證法),咱稱之為「辯證法術」。

我不準備也沒能力跟造詣精湛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交鋒,因為我今天聚焦在曾栖身馬克思主義「權力場」的布希亞(July, 1929--March, 2007)身上。
咱認為布希亞在20世紀末已開展出1種,攀跳過黑格爾和馬克思的‧【後現代的「辯證法術」】。

辯證法則,眾所周知,乃(黑格爾)掌握思維運動與存在運動2者的邏輯。其進程,基本上經由正thesis—反antithesis—合synthesis,3階段;(綜)合之運動稱為揚棄aufheben。運動絕對是能動(動態性)的,
20世紀6、70年代,布希亞創立的社會學理論:擬仿、擬象、超真實與社會能趨疲的內爆卻暗示著運動形式已朝向『正——反——分\裂(複數)』發展。尤有甚者,「分」\「裂」甚至回頭吞噬了「正」與\或「反」。

[ 形 中 ]

布希亞最早的三本著作被視為「新馬」的資本主義社會批判,布希亞的消費理論給當成馬克思「生產」分析的1種補充,而他側重文化與符號更屬對古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挹注,為馬克思場域添加文化和語意學的向度。1973年《生產之鏡》起,布希亞開始攻詰古典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單把「生產」放到生活中心,只是資產階級社會的1面鏡子,自然化了資本主義社會建制;也認為馬克思主義提不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有效基進批判,也缺乏替代性的批判論述與視野。並跟許多左翼1樣轉向,不滿法國共黨(不支持685月學運)日趨根生的保守主義。*
*抄自Douglas Kellner《Jean Baudrillard After Modernity: Provocations On A Provocateur and Challeng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udrillard Studies》 Volume 3, Number 1,January 2006)

在《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緒論》(Buadrillard, 1972, 1977)論文集裡,


對於(馬的)「使用價值」,布希亞運用了上面對「需要」時所運用的同樣的圖式加以批判,並且宣稱這是把馬克斯對「交換價值」進行的批判深化到「使用價值」上來:「在這裏我們要比馬克斯本人更邏輯,而且就像他所說的,更為根本 (radical):使用價值,用途本身,就像是商品的抽象可互換性,乃是一種被物神化的社會關係——這是需要體系的抽象化,它具有虛偽的自明性,像是有一個具體的目的去向,像是財貨與產品自身擁有目的性。」(Baudrillard, 1977: 155)
___林志明《布希亞:社會學家或形上學家?》〈壹、作為社會學家的布希亞〉,《歐美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三期,469-497(©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2002年9月)。

在「分」\「裂」甚至回頭吞噬了「正」與\或「反」的同時,也宣告了「理論」的萎縮或破產,這是布希亞在20世紀80年代(不得不)搖身1變為「形上學家」的關鍵之1。
英美學界對布希亞此番變臉,幾乎全醬在布氏《Why Theory?》(Sylvère Lotringer Ed.《The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pp.97-101,New York: Semiotexte,1988) 這篇短文——而無能於像林志明老師的縝密脈絡論證——認為理論已失去啟蒙運動以來,足以體現或批判/否定真實的能耐了,而獨立客觀的真實面對「擬象」、「超真實」的挑釁也失去優越性,因為『「實在」不祇可以複製,而且根本就是已被複製的』,在「超真實」的映照下,理論沒法掌握客觀性世界、無能揭曉深刻真理了,其功能僅賸『誘拐。將事體搶奪出來,逼使牠們進到與真實存在狀況不1致的「多元存在」。』。於是,1種「致命理論」將取代理論,讓世界『更具客體性、諷喻性、誘拐性、更加實在或者不實在。』

再於是,「理論只能是虛構。……理論的策略不在於佔有真理,也不在於將事物客觀化以促成改變,而是營造一個虛空void,環繞著它會發生一些劇變,某些東西會陷落,也就是說,會有內爆/塌縮的立即效應。」(朱元鴻《歐洲﹖社會﹖理論﹖:布希亞的消逝藝術》,黃瑞祺主編《歐洲社會理論》,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

不耐的或不大跟得上步伐的英美學界的布希亞「專家」如M. Gane只好歸結:「布氏不得不走向虛擬理論,從社會分析走向形而上學、倫理學、文學、詩學,甚至融合的文化批評。」(轉引自Bryan S. Turner Ed.《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2nd Ed.》,Oxford:Blackwel, 2000) 

Ubu Roi
從此,布希亞的字裡行間不時蹦出兩組關鍵字,1是19世紀末的同胞Alfred Jarry賈亦(1873-1907)及其給盛譽為[荒謬劇場]先驅的戲劇、文學作品如《Ubu roi于比王 Ubu the King,1896、1888) 、《Le Surmâle超男 The Supermale,1901、1902)、《Gestes et opinions du docteur Faustroll「形而趴踏學家」浮士德痤博士的態度意見 Exploits and Opinions of Dr. Faustroll, pataphysician》,1898、911);另1則是賈亦獨家杜撰的新字pataphysique (英pataphysics,單數), pataphysicien(英pataphysician or pataphysicist) 。
 


--Gestes et opinions du docteur Faustroll--



Pataphysique,賈亦自定義為『用想像解決所有問題的科學』,明顯是對[形而上學metaphysique]的kuso戲弄,暗示和[形而上學]的關係正如[形而上學]與[物理學physique]的關係——pataphysique乃metaphysique的「上學」,故以咱暫且漢譯為[形而趴踏學]。這乍新實舊的字眼,王德威多年前譯成「形似學」(「…許舜英是台北形似學pataphysics的代言人之一。」--《大量流出 》(序 許舜英現象》) ;劉象愚譯成「帕塔費西學」(伊哈布.哈山《後現代的轉向》,時報 [近代思想圖書館] );台大外文系廖朝陽譯成「後形上學」(廖氏主持的【外文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畫】調查報告:「後形上學機器舉隅 Some Machines of Pataphysics」),林志明老師則意譯為「幻想科學」(ibid.);中國那邊向來譯成「荒誕玄學」,近些年藉迻譯出版[荒謬劇場]的開山之作《Ubu roi于比王》定名為「啪嗒學」。

英美學界第1本布希亞思想評介專書Douglas Kellner《Jean Baudrillard, From Marxism to Postmodernism and Beyon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爬梳布希亞引用賈亦始於《象徵交換與死亡》(1976),出現[形而趴踏學]卻跳至《致命策略》(Les Stratégies fatales,1983)矣,為80年代從「理論」脫出轉型豎起鮮明的大旗。嗣後便無卷無之,如下1書《美國》(1986),出現《超男》書中,在西伯利亞作不可思議之旅的腳踏車騎士,也再現於《酷回憶Cool Memories卷1》(1987)的〈1984‧10〉章(『《超男》增訂版裡…死屍踩著腳踏車繼續前行,他踩得比活人更來勁,因為不再有生活問題……』);《酷回憶Cool Memories卷2》(1990)則大剌剌宣告:


形而趴踏學大約2000年圍困形而上學。

書末又說:


20歲是形而趴踏學者——30歲是情境主義者——40歲是空想家——50歲是橫跨1切家——60歲是病毒家轉喻家——這是我的全部歷史。

是[形而趴踏學]撐起布希亞的形而上學的身架?抑[形而趴踏學]真的是形而上學的後設之學(上學)?像他的「X公式」,X會比X更X?
反正[形而趴踏學]便是布希亞加「辯證法術」的形而上學**

**中國孔明安認為[形而趴踏學]關注「物」,是形而上學的進路,cf.《技術、主體與形而上學的玄學遐想》


形而上學所思考的問題離不開人,離不開主體,主體和客體的關係。…是對人的認識能力,以及人們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規律,人及其所生活的社會中的善、惡等抽像思辨的關係等問題的研究和考察。與此相反,布希亞……研究和關注的對象轉移到了「物」;「物」成立具有某種詭計的東西,主體倒退居到次要的、從屬的地位。「主體遵從我們的形而上學,而形而上學總是試圖講述善、惡等問題。然而物品對惡卻是透明的。這就是為什麼物品表面上看來像自然一樣,對於我們所強加於它們的採取謙卑恭順、自願服從的姿態,然而實際上卻並遵從所有的規則。」(《Fatal Strategy》,London,PlutoPress,1990,P128)……他的這一轉移,……思想集中體現於其「物」的理論,也就是其「命定之物」。……。布希亞一反近代以來笛卡兒的主體性哲學思想,把笛卡兒所說的邪惡稟賦等特質賦予了被動的「物」本身,而且「物」的這一邪惡稟賦比笛卡兒所面對的認識論上的主體的欺騙更邪惡、更狡詐、更可怕,因為物品的這一邪惡特質,它不僅僅是狡詐,它還要對主體進行報復,摧毀主體,成為主體性的卻數。從這一點看,布希亞的物品的邪惡觀點,比他同時代的傅柯等思想家更為激進。因為傅柯在通過考古學論述而得出主體死亡的時候,他還沒有把近代哲學的主體邪惡的本性,賦予其對立面的「物品」,而布希亞卻完全做到了,並給予了充分的論述。



[ 形 下 ]

然則,布希亞津津樂用的這詞,他個人的意涵是啥?
這裡有份2002年發表的夫子自道的英譯——咱看不懂,我只稍知某些形而下之物事……


--14pp., 15 x 30.5 cm., deckle-edged handmade paper wrappers, Pédale 133 letterpress-printed on handmade paper. Translated by Simon Watson Taylor. 編號限印177冊.【前44冊有作者簽名】; 111 copies, numbered 45 to 155‧ISBN 1 900565 27 7--



關於「物」-「想像力」-「解決問題」,當下最常見的‧稍符[形而趴踏學]精神的「形而下學」可能是Rube Goldberg(原名Reuben Garret Lucius Goldberg,1883–1970) 用漫畫表現的[陸伯郭德堡機器Rube Goldberg Machine](美國每年舉辦大賽 National Rube Goldberg Machine Contest)。
陸伯郭德堡機器Rube Goldberg Machine

pitagoradoumei.jpg但最瘋迷這種「組合1大堆日常金木水火土零件,經由繁冗程序完成1個簡單目的」的操作,可能是大和民族,他們推廣至小學教育階段——佐藤雅彦和内野真澄在NHK日本放送協会闢了個[ピタゴラスイッチのテーマ畢達哥拉斯裝置專題PythagoraSwitch Theme]的15分鐘兒童級電視節目(毎週火曜日[周2]午前9:15-9:45;水曜日[周3]午前10:30-10:45)——YouTube鍵入ピタゴラスイッチAmazing Japan Domino可觀賞1海票匪夷所思的機械裝置,我蠻喜歡收視率超高的這枚《ピタゴラ拷問スイッチ》。









HONDA Accord的房車廣告,應該鄉民們都瞧過~~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