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2008

非洲藍調





  西非馬利共和國的Ali Farka Toure被稱為「非洲的John Lee Hooker
如果說藍調是將非洲部落的節奏與美國非洲文化結合的產物,那Toure則將藍調帶回非洲。

  他的音樂具有典型非洲風格。簡單的配器,常只是1把吉它,傳統樂器Njarka(這是1種1根弦的提琴),再加名叫Calabash(=葫蘆)的打擊樂器,有時加上congas鼓。你會認為這是具濃郁非洲風的藍調,Toure卻認為藍調只是美國人在演奏西非馬利的音樂——即使後來他瞭解到真相,依然相信美國藍調的根源來自馬利的傳統音樂。

  Toure的音樂是1種低音的非洲式吟唱,常跟強拍合在1起。Toure可以用10幾種方言演唱。歌手說他的歌全是關於「教育、工作、愛情和社會」。

  Ali Farka Toure‧1939年出生於西非‧馬利‧尼日爾河畔‧Kanau村。名Farka意為「驢子」,是體力和耐力的象徵。他排行第10,卻是第1個活過童年的孩子。Ali家庭來自Songhai的Arma族,屬於貴族階級,因出生貴族血統,從事音樂在家鄉Timbuktu遭到強烈反對。

  Ali沒上過學。這以農業為主的地區,他所受的教育全來自田原。但是音樂,儘管只是生活裡的普通音樂,卻打動了這個孩子。從兒童時代就對樂器有濃厚興趣,gurkel(1種1根弦的小型傳統吉它)、njarka、peul笛子或ngoni四弦豎琴,都讓他著迷。他跟老師Mamby Toure學吉他,而真正的啟發在1956年,年輕的Ali看了幾內亞音樂家Fodeba Keita的演出。他那時已意識未來將耗在音樂裡。那次演出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開始用傳統gurkel吉它改編/演奏歌曲。除了演奏(吉它,手風琴和鼓),Ali開始根據傳統旋律作曲。之後和馬利作家Amadou Hampate Ba相會讓他的歌詞寫作更加順暢。他倆成為好友,作家被這個年輕人的好學和文化背景所吸引,儘管Ali沒受過正式教育。50年代末,Ali 跟隨Hampate Ba走遍馬利,手拿麥克風,錄下許多民間音樂。

  真正的劇變是他在60年代末聽到了Hooker和Lightnin` Hopkins的音樂。Toure當時在「馬利國家電台」作音響師,發現美國黑人音樂,特別是藍調。這是1個全新體驗和啟發。Ali特別喜歡John Lee Hooker,他認為Hooker的音樂可以和馬利北部的Tamashech音樂相比。他開始用電子琴彈奏類似Hooker的中板節奏。

  直到1976年,他才出了第1張碟《Farka》,在電台錄音棚錄音製作。這已37歲的歌手獲得鉅大成功。Amadou Hampate Ba仍然是他的好友,邀請Ali1道去法國。他在法國待了數月,為【Sonodisc】廠牌錄了幾張碟。

  80年代末西方開始掀起「世界音樂」風潮,Ali的事業在1987年有了轉機,開始第1次歐洲巡演,在英國溫布頓網球場1萬8千名觀眾前演出。接著在其他歐洲國家、美國、日本演出。那時西方癡迷世界音樂,Ali Farka Toure的才華在非洲境外大放光芒。
  
  他的國際性成功帶來【World Circuit】的合約,首張碟《10 Songs From The Legendary (Songs from Mali)》,接著是同名專輯《Ali Farka Toure》。這廠牌抓出歌手不可思議的豐富曲目。雖大獲國際性功名,Ali Farka Toure仍將更多時間放在馬利的農莊上。因為他熱愛耕種,對農業灌溉投注了大量資金。在家鄉Niafounke,Ali是很多孩子的父親,並擁有350英畝肥沃土地。

  1990年,他帶著新專輯《The River》回到世界音樂舞台。翌年錄製《The Source》,在這集子和美國藍調歌手Taj Mahal合唱了1曲。他說:「我(的音樂)是根和樹幹,他們(藍調音樂)全都只是枝葉而已。」
  1991年夏,他和John Lee Hooker1起演出。他們的合作具高度象徵性,再現非洲音樂幾世紀來走過的漫長道路。

  之後,他的獨特風格吸引了世界音樂的行吟詩人Ry Cooder的注意。1994年,他們1起錄製了《Talking Timbuktu》, 這張專輯主要源自Toure家鄉Timbuktu的音樂,也幫Toure帶來西方主流的注目和1項葛萊美獎。正如Taj Mahal的評論:「那傢伙知道如何彈琴。他抓住了精神。他知道從哪開始,也清楚要去哪。」
  對現代的音樂而言,這是個真實寓言,像1個圓,帶著全新的味道重回到根源。Ali 當下無論在自己國家還是西方,都已是非洲音樂鉅星之1啦。

  1996年專輯《Radio Mali》是向馬利電台工作的那些年致敬,專輯16首歌,都用Songhai語、 Peul語或Tamaschek語演唱,僅只自己吉他伴奏。美國藍調與黑非洲音樂的聯繫在這張製作精良的集子表現得十分透澈。
  1997年,Ali宣佈退出舞台,投身於Timbuktu郊外的農耕。

  他說:「我的身份證寫我是藝術家,但事實上我是1個農夫。」他想協助當地年輕人,給他們工作,不讓他們離開並拋棄那個農業區。他同時也協助、扶植年輕藝術家,他在Bamako創辦了1個叫「Emi Cassette」的工作室。

  Ali說:「非洲是我靈感的源泉、我的家園、我的歡樂。」
  跟許多非洲樂手不同,70和80年代的世界音樂潮流將很多人送進歐洲,Ali Farka Toure卻從未嘗試在西方生活。恰恰相反,儘管樂手的音樂在全世界讓人印象深刻和尊敬,卻比任何人更忠實地貼近祖國馬利。他用敏感而充滿靈思的藍調贏得全世界,現在用大部分時間種地,耕種的同時,把他的音樂栽進人們的心。


《Talking Timbuktu》
Distributors:
UK: World Circuit WCD040 (28 March 1994)
US: Hannibal 1381 (29 March 1994)























Tracks
8. Banga (2:32)
1. Bonde (5:28)
2. Soukora (6:05)
3. Gomni (7:00)
4. Sega (3:10)
5. Amandrai (9:22)
6. Lasidan (6:06)
7. Kelto (5:42)
9. Ai Du (7:09)
10. Diaraby (7:25)
Total (59:57)

Musicians
Ali Farka Touré (vocals 1-3,5-7,9,10; electric guitar 1,2,5,7,10;
 acoustic guitar 3,6,9;n'jarka 4,8; six string banjo 1; percussion 2)
Ry Cooder (cumbus 1; electric mando-guitar 2; acoustic toy guitar 2; 
electric guitar 3,10;  mbira 3; electric slide guitar 5,9; electric vox guitar 6; 
tamboura 7; mandolin 9;bass guitar 10; marimba 10; accordian sample 10)
Hamma Sankare (calabash 1-10; chorus vocals 1-3,7,10)
Oumar Touré (congas 1-2,4-8,10; bongos 3,9; chorus vocals 1-3,7,9,10)
John Patitucci (acoustic bass 5; bass guitar 6,9)
Jim Keltner (drums 5-6,9)
Clarence 'Gatemouth' Brown (electric guitar 6; viola 9)

Credits
Produced by Ry Cooder
Executive Produced by Nick Gold
Recorded by Mark Ettel
Mixed by Mark Ettel, Larry Hirsch (1,2,6,10)
Assistant engineer Jim Champagne
Recorded in September 1993 at Ocean Way Recording Studio, Los Angeles, California
Mastered at 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 Los Angeles, California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