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1

對岸的歌仔戲唱腔




 



話說2008年12月20-21日[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曲藝館](宜蘭縣5結鄉季新村5濱路2段201號)舉辦了 【廖瓊枝&紀招治的藝術對話-兩岸歌仔戲國寶藝師清唱會暨藝術講座】共兩場。



大夥皆知廖瓊枝女士乃咱臺灣歌仔戲第1苦旦老當益壯,

可名列『兩岸歌仔戲國寶藝師』的紀 招治係何方神聖呢?



中國歌仔戲代表性傳人──紀 招治



00io02a.jpg閩南歌仔戲表演藝術家 紀 招治女士,2008年獲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歌仔戲代表性傳承人」。1933年1月生於廈門,12歲起師承廈門[福金春歌仔戲班]、閩南著名歌仔戲編導洪本忠,16歲拜歌仔戲1代宗師邵 江海為師,1951年加入龍溪地區薌劇團,1954年參加獲華東地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在《三家福》劇中扮演施泮嫂榮獲演員等獎。



50年代至60年代初,為其演藝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演出《白蛇傳》、《陳三五娘》、《安安尋母》、《李妙惠過五更》、《戰地啼冤》、《雙絲帶》、《宇宙鋒》、《趙盼兒》、《李慧娘》等大量傳統戲,也演出《奇襲白虎團》等現代戲。



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貧窮苦難生活,給了她演戲人生許多啟迪,也為她塑造角色提供了生活基礎。她演起戲來活靈活現,尤其是苦旦角色,能把人世間的艱辛透過哭調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曾經獲得福建省唱腔比賽1等獎。



紀招治繼承了邵江海唱腔藝術的精髓,尤其是【雜碎調】,在海峽兩岸歌仔戲界稱得上獨具1派。熱心支持歌仔戲藝術的研究與傳承工作,參與了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所]的歌仔戲研究工作的口述歷史、示範演唱。1987年起被[廈門藝術學校]歌仔戲班聘任為唱腔老師,培養歌仔戲演員,又輔導愛好者演出歌仔戲。



自1990海峽兩岸歌仔戲文化交流以來,她積極參與兩岸歌仔戲的交流演出活動,由於其年齡、演藝生涯、生命經歷、歷史地位與臺灣第1苦旦廖瓊枝女士相仿,因此兩岸學界將其歌仔戲演藝地位與廖瓊枝女士並列,其重要性及代表性可見1斑。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並為伊出版了《紀招治歌仔戲唱腔選》單卷乙冊。

00io_b.jpg



(附cd1枚)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 梁薇 編著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定價:¥25.00

2007-08 北京第1版第1刷

32開 ・平裝 ・187頁 ・126千字

印數:1千冊   ISBN:7104017992/J·786


這本小書由堂堂中國戲劇社刊行,卻僅印製千冊,顯見中國的歌仔戲(=薌劇)的商業市場極小,正如市調相關影音視聽商品亦不多見,似再現薌劇的沒落現況。

特讓人駭異的是,從谷歌百度搜尋此書,訊息甚少不說,竟未流通於中國重點網路書店哪。

更蹊蹺的,編者梁薇隔年刊行的 《陳金木歌仔戲唱腔選》(附cd1枚),谷歌百度上的訊息則成了個位數,也尋不著以下資料——



《陳金木歌仔戲唱腔選》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 梁薇 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定價:¥28.00

2008-10 北京第1版第1刷

32開 平裝  ・187頁・148千字

印數:1千冊   ISBN:9787104027775




公開發行卻乏通路、有錢無處覓的這兩冊書,弄得像「內參」似的,到底怎麼啦?

難不成祗印來沖預算當業績做公關玩統戰的嗎[註]。

無論如何,這就逼咱忍不住將其中兩枚西氐掏出示眾勒。

載不載隨您。



[註]

咱講話未免過毒或外行。其實印數≦千冊(部)的中國書並非罕見,咱架上信手1抓便得數種,如——

・《中國戲曲志・西藏卷》, 精裝16開720頁,印數700,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

・《非洲通史・第七卷 殖民统治下的非洲 1880-1935 》,精裝16開740頁,印數700,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福建民間音樂簡論》,平裝32開616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印數1千

・《崑曲唱腔研究》,精裝32開400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3,印數1千

・《京劇唱腔音樂研究》,平裝32開590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印數1千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40周年・音樂學文集》,平裝32開1450頁,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印數1千

・《泉州傳統戲曲叢書》精裝24開16冊8000頁,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印數1千套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平裝32開上下冊1986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印數1千……等等等



所以印數1千兩千在中國似屬正常,千萬莫以為該國人多,每版印數有其正向比例原則。事實恰恰相反。

問題是量小鋪貨點便少,可真他媽難以購藏哩……




・下載《紀招治歌仔戲唱腔選》.mp3・84MB・320kbps

01安安尋母

02新雪梅.聽琴

03新雪梅.斷機教子


・下載《陳金木歌仔戲唱腔選》 .mp3 ・96MB・320kbps

01山伯英台

02秦香蓮-3大罪

03秦香蓮-殺廟

04討學錢

05討學錢



歌仔戲形成迄今不過百年,與歌仔戲相伴70多個酷暑寒冬的陳金木先生,工生、工旦、工丑,無所不能,早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就以「番仔金木」、「戲狀元」的名聲叫響閩南城鄉。



陳金木先生的歌仔戲唱腔藝術也一樣隨時代發展,隨演出劇目、時代精神、風格樣式等的變化而有所嬗變,成了廈門歌仔戲發展的一個縮影。



《陳金木歌仔戲唱腔選》收錄的都是陳金木各個時期的有代表性的歌仔戲唱腔。選錄的唱腔較完整地體現了陳金木的歌仔戲唱腔特點和演唱風格,一些唱腔名段中,我們還能感受到歌仔戲唱腔的演變和時代刻下的烙印。

——梁薇 :《陳金木歌仔戲唱腔選 後記》




4-1749

4-1749

中國78轉膠木粗紋SP-薌劇《白蛇傳》1-2段

約1960-66年

演唱:紀招治

編號:中唱4-1749

伴奏:福建省龍溪專區藝術劇院・閩南薌劇聯合樂隊



4-2373

4-2373

中國78轉膠木粗紋SP-薌劇《陳三五娘》過赤水溪3-4段

約1960-66年

演唱:陳金木、陳瑪玲、紀招治

編號:中唱4-2373

伴奏:福建省龍溪專區藝術劇院・閩南薌劇聯合樂隊



4-0404

<4-0404

中國78轉膠木粗紋SP-薌劇《三家福》3-4段

約1960-66年

演唱:林清泉、葉來治、陳金木

編號:中唱4-0404

伴奏:福建省龍溪專區藝術劇院・閩南薌劇聯合樂隊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