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2010

蔡小月的類比唱碟




蔡 小月本名蔡阿月。台南市人,1941年生於嘉義市。13歲(1953)至台南「南廠」保安宮[興南社]學歌子戲,亦於保安宮內[南聲社],隨吳道宏習南管唱曲。
1961年12月,隨[南聲社]赴菲律賓公演為時約1個月。
1964年成婚,停止南管活動15載。
1979年(39歲)復出,積極參與[南聲社]活動;與[南聲社]隨許常惠赴韓國漢城參加[第6屆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

南聲社_巴黎演出海報1

1982年,[南聲社]蒙法國漢學家施舟人(施博爾 Kristofer Schipper註1)教授策劃,赴歐洲法、荷、德、比、瑞士5國巡迴25天。10月22日的巴黎場,自該晚10點20分演奏至翌日晨6時,【法國國家廣播電台Radio France】做了現場直播。之前20、21日,兩度抵電台[103錄音室]錄音,1983年正式發行唱碟1枚。
南聲社_巴黎演出海報2


以下乃蔡老師的類比唱碟總覽,共得7款——


¿ ⊙1956年(16歲)亞洲唱片廠發行兩款《南管清曲》(10吋、33轉、立体聲錄音)註2
1] TL-1,有電木(紅標)與黑膠(藍標)兩種版本:







A:風落梧桐
B:告大人


亞洲唱片TL-1--南管清曲


2] TL-2,有藍標(A面單音;B面立體聲)與紅標(全立體聲)兩種版本:

A:遠望鄉里;
B:懶繡停針、冬天寒(短滾)

亞洲唱片TL-2--南管清曲



⊙1963年(23歲)菲律賓華僑施維熊擔任製片人(投資人?),[南聲社]團長林長倫監製的《中華南音唱片》




[南聲社]為紀念首次赴菲律賓演出,由[亞洲唱片廠]錄製,《中華南音唱片》(10吋、33轉),4張1套, 非 賣 品。
[演奏] 吳道宏、翁秀塘、陳令允、曾省、五約翰、張相、蔡菊等,
[演唱] 蔡小月、陳舜珍(陳嬿朱)、廖織枝、陳富美、何秀英等。



曲目:

A1蔡小月:倍工.杯酒勸君、A2陳舜珍:看見盞燈
B1廖織枝:倍工.玉簫聲和

A1陳富美:相思引.昨冥一夢
B1蔡小月:相思引.遙望情君B2蔡小月:福馬.感謝公主

A1-何秀英:相思引.思想情人、A2蔡小月:玉交枝.心頭悶憔憔
B1-廖織枝:崑腔寡.鵝毛雪滿空飛

A1陳富美:中滾.輕輕行
B1何秀英:中滾.聽門樓、B2廖織枝:長滾.三更鼓


⊙1980年(40歲)的《臺灣的南管音樂--臺南[南聲社]》(12吋、33轉,中華民俗音樂專輯第八輯,FM-6028,第一唱片廠)




⊙1983年(43歲)歌林唱片發行12吋、33轉兩集


KAL-1355 《臺南[南聲社]南管第一集--聽見機房》
曲目:
A1聽見機房、A2三更鼓
B1昨瞑一夢、B2暗想暗猜、B3共君結託


KAL-1356 《臺南[南聲社]南管第二集--梅花操》


曲目:
A1山險峻、A2感謝公主、A3繡成孤鸞
B1梧桐葉落、B2共君斷約、B3梅花操


⊙1983(43歲)法國Ocora發行《NAN-KOUAN vol.1 Musique et chant courtois de la Chine du Sud》(12吋、33轉,Ocora 558612, Radio France, 1983, Paris)



按:CD版標題改成《Chine. Nan-kouan vol.1Ballades chantées par Tsai Hsiao-yüeh》(Ocora C 559004)

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全書》之[蔡小月] 辭條有2
撰稿者:林冠慈蔡郁琳,不是過於簡略,便是唱片錄音資料有誤。
爰編修本圖文稍加補正。


 





之前相關格文——

‧聆聽《南管散曲》全六卷‧

朝向「殘廢」的聆聽

[ 南管 ]淺介

45轉跟身歷聲






註1

施舟人(施博爾 Kristofer Schipper,1934- ),原籍荷蘭。1953年留學法國 ,58年起專研道教。1962至70年,以法國遠東學院研究員身份,來台作道教田野調查。拜台南「正 一 派」道士曾賜、陳聬和陳榮盛為師 , 研究台灣南方靈寶「清微宗」科儀制度 ,蒐羅不少台南道士世家祖傳的科儀秘典與民間戲曲唱本。通曉8種語言,獲法國高等研究院博士、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歷任法國遠東研究院研究員、法國高等研究院特級教授、荷蘭國立萊頓大學中國歷史學講座教授、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等職。
2005年11月,施舟人獲得中國的永久居留權。目前擔任中國福州大學[世界文明研究中心]暨[西觀藏書樓]主任。
夫人袁冰凌Dr. Yuan Binglin,福建寧德人。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任教廈門大學期間,至荷蘭萊頓做訪問學者,並取得萊頓大學歷史博士學位。1992年結婚。


註2

膠碟沒註出版年份。『1956年』乃據南管專家呂錘寬教授於.傳統藝術主題知識網. 的解說:『根據蔡小月說法,本專輯是十六歲時錄製出版,所以應是民國四十五年出版。』

惟稍識當代類比\錄音工業發展史者皆知,美國RCA公司於1954年始試行立體聲錄音,翌年先推出立體聲7.5ips盤式音樂帶Open-Reel Recorded Tapes,1958年各大廠牌才紛紛發行立體聲LP,準此,[亞洲唱片廠] 的『立体聲錄音』未免過於技術先進傲視群倫。

再者,據敝人《20世紀2戰後兩岸「類比唱片」發展概要(芻編)》所引,1則『1957年?「亞洲」唱片成立於台南市。』;2則『島嶼錄製的第1枚立體聲唱片《孝婦淚》問世於1963年』。因此,若非小月老師記憶有誤,不然就是[亞洲唱片廠]給人家畫虎濫。
總之,咱大膽懷疑合理推斷, TL-1、TL-2的發行年份可能跟《中華南音唱片》同為1963年……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