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2008

活到老 騷到老

Jubilee 大 囍 囍
放大瞧比較清楚




經老到125歲數啦。
祝壽活動是推出重量級類比唱盤1台‧58公斤‧索價歐元3萬5千。
--Thorens Jubilee--

--Thorens--生產音樂播放設備的廠家,這史上這世上大概沒(法)有比他家更老更老的了,而且老而彌堅、老蚌生珠、1路騷到底。

話說老家長Hermann Thorens早在1883年於瑞士聖‧克羅伊St.-Croix,成立家族企業,生產音質剔透‧可以播放『唱碟』的[ 音樂盒 ]。Thorens 音樂盒

Thorens 音樂盒

Thorens 音樂盒『唱碟』

Thorens 音樂盒『唱碟』 Thorens 音樂盒『唱碟』

Thorens 音樂盒

Thorens 音樂盒

Thorens 音樂盒

Thorens 音樂盒


 




1903年 製造Thorens愛迪生Ⅰ型留聲機Phonograph
1906年 改生產主流「蟲膠唱碟」留聲機Gramophone


Thorens留聲機

Thorens留聲機

 Thorens留聲機

◎相機型mini留聲機 正面
Thorens相機型mini留聲機
底部
Thorens相機型mini留聲機

Thorens相機型mini留聲機
◎內部
Thorens相機型mini留聲機
唱頭
--Thorens留聲機--唱頭--




1913年至1964年 生產香菸用打火機



 



















Thorens打火機
Thorens打火機
Thorens打火機 Thorens打火機
Thorens打火機
Thorens打火機


1914年至1952年 生產口琴
Thorens口琴

Thorens口琴
1927年 家族企業轉成股份公司
1928年 領先開發供留聲機使用的直驅電動馬達
1929年 開發第1隻電磁唱頭 。
1933年 與德國「Strassfurt帝國公司」合作發展當時最先進無線廣播設備。
1940年至1950年 生產專業用刻片機,和唱頭。
1943年 首先開發生產第1部可換片唱盤。


後來的Thorens TD-224 Change Cycle
Thorens TD-224



1954年至1960年 生產機械式(上發條)刮鬍刀[ Thorens Riviera ]
Thorens刮鬍刀

1957年 推出TD 124 Hi Fi(單聲道‧惰輪傳動)唱盤。發售第1年不附唱臂,只提供唱臂板。從此成為產製優質立體聲唱盤的全球性厰家。


Thorens TD 124
Thorens TD 124惰輪

Thorens TD 124




1966年 7月1日起,[瑞士Thorens-Franz AG]接掌Thorens唱盤公司,跟德國Wilhelm Franz的EMT公司,在德國Lahr、「黑森林」山麓建立新的研發製造基地。
推出TD 124Ⅱ和TP-14唱臂,乃類比音響史經典銘器也。


Thorens TD 124Ⅱ

Thorens TP-14



1968年 推出配備TP-25唱臂的皮帶傳動‧電子振盪器控制轉盤TD 125,取代TD 124Ⅱ。

 中 略

1979年
 慶祝100周年,推出全球100部限量版[ Reference ]唱盤。重約90公斤,62x36x51cm


Thorens Reference

Thorens Reference

Thorens Reference

Thorens Reference
Thorens Reference



中 略

2008年  今年
。125周年慶。推出紀念版轉盤[ Jubilee ],重58公斤,60x50x20cm,售價€35,000(乘以匯率47.3,等於台幣1百65萬5千5百元)


Thorens Jubilee

Thorens Jubilee



今年也朝類比唱片業發展,與德國廠牌/名製作[ Profil/ Günter Hänssler ](2004--)合作,將為460年悠久歷史的【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Dresden Staatskapelle】(1548-)錄製發行1系列180克LP。創業作是兩枚組套裝膠碟,售價44,90 EUR ~~
第1枚:Colin Davis爵士指揮白遼士《Lacrymosa安魂曲》、海汀克指揮布魯克納《第6交響曲》、Giuseppe Sinopoli的最後現場錄音,指揮理察‧史特勞斯《死與變容》。
第2枚:孔德拉辛指揮蕭士塔高維契《第15號交響曲》


封面

封裡左

 

封裡右

封底

[ 附 ] Thorens Reference唱盤設計製作靈魂人物Rolf Kelch
離開公司後新作:Reference Ⅱ
Reference Ⅱ

Reference Ⅱ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