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07

不准張揚的天鵝之歌

杜普蕾跟您問好



於這個28歲那年(1973)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大提琴天才 演奏家 (1, 26, 1945-10, 19, 1987),咱還能說些甚麼呢?

1997年,Andrew Keener重新修訂了那份1991年編的伊的《cd目錄》(收於Carol Easton的書),在新版里,他提到伊最后1次演奏那首著名的協奏曲(也是在 英國的最後1場演出)是1973年1月25日,於倫敦[節 慶音樂廳],祖賓梅塔指揮[新愛樂管弦樂團]。BBC沒保存錄音檔案,僅有1卷家里錄的帶子云云。
但姊姊的記憶卻是2月8號

咱查出當年1月,伊先在美國克里夫蘭,而後加拿大多倫多巡迴;25日當夜,跟夫婿(姑隱其名)在紐約[愛樂廳]演出布拉姆斯、德布西跟蕭邦的《大提琴奏鳴曲》(布、德2闋亦1月 12日偕鋼琴家Marc Neikrug於紐約[甘迺迪中心]的曲目),這幾場的樂評似皆不佳暫不說他,反正Keener記錯日期就是。

而他提到的唯一「帶子」,蒙塵於閣樓。伊已去逝多年,弟弟才清理遺物,轉成DAT。有天清晨醒來,天色仍黑,弟弟戴上耳機開始聆聽:
她把速度放慢。像她一貫 作風,拿大提琴說話,我聽得出她說什麼,她不是在皇家節慶音樂廳的亮麗舞台上對觀 眾表演,而是宛如在大草原上露天演奏,又彷彿面對一座墳墓,四周空無一人。她孑然一身 ,除了她的樂音,一切皆靜止沉寂,我看到她和大提琴熱烈地對着一處空墳演奏,她知 道那墳正是她的。我幾乎見到她臉上的淚水。她正向自己告別,演奏自己的安魂曲。
弟弟望出窗外,晨光灑在馬路上。双眼模糊。

伊在生命終期,體能惡化到無法控制舌頭難以說話,也無法自行進食喝水,更慘的是,又得了肺炎,双眼失明。那年1987,伊42歲。
隔年冥誕,在西敏寺中央廳,親朋辦了感恩儀式,梅塔上台致辭,先是唸手上講稿,遲疑了一下,將稿子摺起,抬起頭,語音輕顫地說


我沒法把寫的東西唸完。我想說的全在底下這個故事里,最近我在紐約指揮艾爾加的協奏曲,第三樂章將結束時,我再也指揮不下 去。大提琴手抬起頭說:「你想起她,對不對?」「對。」我說。想起73年伊最后一回跟我在倫敦合作演出的情景,讓我難以自己。從那刻,我知道再也不能指揮這曲子了。沒人 拉得像伊,也沒人能取代伊。

據說,指揮家從此不再指揮這個作品……………

此時此地,緬懷斯人,閣下也來聽聽這闋失落的輓歌,1973-2-08的伊的天鵝之歌






Ⅰ.Adagio-Moderato;Ⅱ.Lento-Allegro molto=13︰15






Ⅲ.Adagio;Ⅳ.Allegro-Moderato=17︰5O

閣下或許納悶,怎能取得這條稀珍靴腿呢?咱說:問張治國去。
這是答案麼? 總之,聽了就是,不 准 張 揚 。。。。。。。。

註:伊親口說過,1970年夫婿指揮的版本才是伊的天鵝之歌(SONY SK 60789,封面於下),見Carol Easton(1989)的<自序>
   




 


⊙ 膠  碟  目  錄 ⊙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