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06

勁爆黃河號子

(電腦)喇叭系統很難過關的大動態錄音
-----過關難的大動態錄音阿----


-----電腦喇叭系統通通過不了關的大動態錄音呵----






( 轉 貼 )
國的[ 號子 ]也稱[ 勞動號子 ],是民歌中的一個類別。中國北方稱『吆號子』、南方稱『喊號子』,四川稱『哨子』,是伴隨勞動而歌唱的一種常帶有呼號的歌曲。中國早在原始時代,凡『舉重』,必唱『勸力之歌』。所謂『勸力之歌』就是後來的勞動號子。這種體裁是人們在參與需要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時,為了統一勞動節奏、協調勞動動作、調解勞動情緒而唱的歌。所以,產生“號子”的必備條件首先是集體勞動,同時還必須是需要互相協作的集體勞動。如出海打魚,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搖櫓、碼頭搬運,建築工地打工、上山撬石、挖石膏、制鹽等勞動幾乎都要有不同的勞動號子相伴。號子是人與自然和勞動相結合又相碰撞而產生的最早的文化、藝術。它具有永恆的歷史價值。

子類別的劃分,主要依據是不同的工作類型和傳唱環境。從歷年已經採錄到的音樂資料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海洋漁民號子、江河船工號子、碼頭搬運號子、森林林工號子、工地建工號子,此外,還有鹽工號子、石膏工號子、打連架號子、車水號子…等。

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領、合』式,即一人領,眾人合,或者眾人領,眾人合。在節奏較緩的勞動中,「領」句較長,「合」句稍短。而在較為緊張的勞動中,領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數情況下,領句唱完之後,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領句結束以前就進入的,兩個聲部由此構成重迭狀態。

種勞動號子作為民歌的一種主要體裁,早在原始時代人們開始從事集體勞動時就已產生,而直到現代社會因機器取代了集體勞動才逐漸消失。數千年來,它伴隨著勞動大眾在與自然的搏鬥中發揮了巨大的社會功能,創造了人類戰勝自然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演唱者::::霍 永剛::::

1967年11月11日生於中國甘肅蘭州。
1978年考入中國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後入附中至畢業留校學習二胡.板胡專業。
先後師從于張大成.王漢成.林心銘.王玉芳.項祖英.劉明源等老師學習。在大學期間曾就讀於中國音樂學院。
先後錄有《板胡專輯》,《二胡專輯》,CD多部並創作有二胡與樂隊《夜鶯》、二胡作品《拉丁風情》、《天那邊的雨》、《夏日的夢》等等多部作品。並創作多部電視劇音樂,如《十八羅漢》、《何需再回首》、《群英會》《情定愛情海》、《大醉俠》、《三揭皇榜》等,並為《鐵齒銅牙紀曉嵐》片頭、片尾編曲。
曾多次赴新加坡,香港,臺灣,歐洲等地演出,並與新加坡華樂團合作,演奏板胡協奏曲《變數》。

河南鞏縣 ‧黃河船工號子‧ 1984年採集‧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沒有留言:

我們 當下任務宛如追憶歌仔戲老唱片的似水年華, 其實我們是在緬懷和探究上世紀專注於「聆聽」的那個時代精神/文化—— 電視這個機器/媒體/怪獸尚未吸吞/侵噬民眾之眼球與腦洞的50、60年代, 咱們的青壯年阿嬤使著猶未衰老的秀麗耳朵伴隨一個 「仍未被恰當定義」的歌仔戲盛世安身立...